白內障小課堂開課啦!
本次要談的人工晶體,和白內障手術息息相關。目前,常用的白內障手術模式是微創超聲乳化手術,手術的過程是利用超聲乳化棒震溶吸出白內障核和皮層組織,并同時植入人工晶體,所以人工晶體的選擇關系到患者接受手術以后的視覺質量。那該如何選擇呢?
人工晶體兩大類:單焦&多焦
人正常的晶狀體可隨附著肌肉的調節而變厚或變薄,可以靈活變動焦點,但植入的人工晶體卻有局限,它主要擔任了屈光功能,但焦點是固定的。
現時的人工晶體根據其功能大致可分為單焦點人工晶體和多焦點人工晶體,這兩者適合的人群不同。
單焦點人工晶體就是一枚高倍的放大鏡,但因為只有單一焦距,只能用來看近或看遠,比如,植入看遠功能的單焦點人工晶體,病人可看清遠物,但進行近距離活動,如閱讀或打牌時,就要戴老花鏡。
而多焦點人工晶體,可以形成兩或三個焦點,病人手術后在看不同距離物體時,總有一個焦點會清楚落在視網膜上,這就能代替原本晶體遠近聚焦功能,患者植入后無需再額外佩戴老花鏡。
正如上圖所示,眼科教授林順潮左手拿的是標準單焦人工晶體,中間的是多焦距人工晶體,右手拿的是自動變焦人工晶體。
經過上面的解說,你可能會覺得多焦點人工晶體看起來方便好用,所以應該選擇多焦點人工晶體嗎?其實也不一定。
多焦點人工晶體適用人群有局限
雖然多焦點人工晶體看似多功能,可以人重新獲得遠、中、近都清晰的視力,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多焦點人工晶體需要將進入眼內的光線分散,因而可能影響影像的對比度和質感,如果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患者眼睛本身還存在會影響視力質素的病變,例如有角膜和黃斑病變等疾病,術后的視力質素會被影響,所以這類病人不建議使用多焦點人工晶體。
同樣,對于術后視力質素要求高的患者,多焦點人工晶體也可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同時,同心圓衍射設計可能引致眩光的現象,對于需經常夜間駕駛人士來說,可能是一個安全隱患,因此這類患者也不建議使用。
總的來說,人工晶體的種類很多,功能、特點也不盡相同,具體如何選擇參考醫生的建議,并根據患者自身的眼部情況定制適合的晶體。雖然植入人工晶體會有所取舍,但白內障手術還是可以改善患者的視力問題。